水環境巡守是邀請民眾參與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具體作為,落實河川巡守政策。
一、巡守隊的誕生
民國89年7月13日高雄旗山溪廢液非法傾到污染事件,產生刺鼻惡臭味,也使附近雜草及魚蝦立即大量死亡,且因污染擴及水源區,影響整個大高雄地區自來水供應不足,連續停水5天,為維護民眾飲用水安全,當時高高屏三縣市召開首長會報,共同研議成立「高高屏三縣市河川自衛隊」,進行水環境巡守工作,加強高屏溪流域沿岸調查,成為我國最早的水環境巡守隊。
河川自衛隊的成立,喚醒了民眾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與氣氛。水環境巡守隊如雨後春筍般,於南部各縣市紛紛成立。有鑑於民眾對水環境保護的重視度逐步提升。環保署(2023年8月22日改制為環境部)自90年起,同步推動「鼓勵民眾參與二仁溪河川保育計畫」,與長榮大學合作設立水環境保育經營輔導單位,結合5所大專院校、7個環保團體、1個社區及1個電臺,鼓勵民眾參與二仁溪河川保護工作。
為宣示改善河川污染狀況的決心,提升參與民眾的信心,環保署(2023年8月22日改制為環境部)於隔年(91年)宣布為「河川污染整治年」,透過各項計畫辦理全面性的河川整治及污染防治工程,並建立起民眾通報污染標準流程:當民眾發現水環境污染或疑似廢水排放之情形,即可立即透過各地環保局專線進行通報;由環保單位主動與民眾聯繫,合作進行蒐證舉發及督導改善工作,對於遏止流域污染或廢液偷排情事,有顯著的成效(如圖1)。
圖1、巡守隊與環保局的合作案例
二、水環境巡守隊的成長與茁壯
1.遍地播種:建構全國性水環境巡守隊組織
整體水環境(包括河川、溪、水庫、河岸、湖泊、海洋等)皆需仰賴全民力量共同守護,自此環境部開始結合各地民眾、社區、學校、民間團體參與水環境保護工作,推動各縣市皆成立水環境巡守隊。由於南部的成功經驗,使政府及民間開始了解公民參與是水環境污染防治不可忽略的一環,各地方開始成立水環境巡守隊,各具人文特色的水環境巡守隊開始遍地開花。
2.園丁呵護:成立水環境保育中心
環保署(2023年8月22日改制為環境部)於93、95、91年分別於北、中、南3區設立水環境保育中心,作為水環境巡守隊與政府部門溝通的平臺,提供污染舉發及巡檢工作技術支援,也結合各地環保局開始辦理水環境巡守隊教育訓練,加強巡守隊員巡守的技巧及污染通報流程。此外,也輔導各巡守隊建立「巡檢路線」及「照顧區」,由環保單位劃定流域中重要的水源水質區、遊憩區或污染熱區,再由巡守隊員進行定期的巡檢及淨溪淨川活動,藉此維護水質健康。
新北市12隊水環境巡守隊淨灘活動(來源:新北市環境保護局)
水環境巡守隊定期於巡檢過程檢測河川水質(來源:環境部)
3.深耕種植:歡喜做,甘願受
自94年起陸續於全國各縣市舉辦「水環境守護」系列活動,透過守護水環境活動,使民眾重新體驗河川的美好環境,活動以培育水環境保育種子為目標,帶領民眾實地體驗水環境風情,介紹河川流域的歴史與傳承,探索流域監測站的河系地圖,介紹守護水環境的方式,並實地拜訪親水廊道,親身體現水環境文化,觀察河系的污染來源。另外,分享水環境巡守的經驗與技巧,交換檢舉不法排放廢污水或廢棄物的心得,聯繫巡守隊員的感情。
4.開花結果:巡守隊志工化及特色化
為突顯各巡守隊在地特色以吸引民眾參與水環境巡守工作,環境部也透過普查及平時訪談之過程,蒐集各巡守區域的人文歷史及自然景觀之資料,以一巡守隊一特色為主題,協助製作屬於各巡守隊的故事,透過水環境保育網,將巡守的故事以部落格日誌書寫的形式發表,讓全國民眾共同認識巡守隊。另外,在組織制度上,提供隊員完善訓練及福利補助,環境部也積極辦理巡守隊員「義工轉志工」作業,以志願服務法為基礎,協同各縣市辦理10小時基本訓練及12小時特殊訓練。
5.枝繁葉茂:全民參與水環境保育
環境部召集專家學者編製水環境保育相關書籍,提供大專院校及中、小學使用。自96年開始透過水環境保育校園演講宣導及校園水環境保育課程,結合學校教育提升國民整體水環境保育素養。並於100年環境教育法正式上路時,邀請環保單位、巡守隊、專家學者、NGO團體及學校師生參與北、中、南三區的水環境教育論壇,凝聚水環境社群對於環境教育的共識。也讓與會的教育團體更加認識巡守隊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巡守隊在環境教育推廣面向需要的協助。在多管齊下的推動下,水環境巡守隊由地方組織逐漸發展至全民參與,至111年底,全國已有489隊巡守隊,隊員人數高達13,836人。
6.發展特色:優良巡守隊選拔
環境部辦理各縣市水環境巡守隊的評比及優良水環境巡守隊選拔,獲獎的巡守隊頒發獎狀及等值獎品以茲鼓勵,101至112年度獲獎的巡守隊如下列各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