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致力於保護臺灣的環境,其中在水環境的領域,除了由「水質保護司」直接執行各項水質管理的業務外,「監測資訊司」、「化學物質管理署」與「國家環境研究院」等環境部各業務單位,也都針對臺灣的水體環境執行監測、調查與各項研究,以不同的執行面向群策群力,共同守護臺灣珍貴的水環境資源。而為了要將業務執行的成果公開,並促進資料的後續應用效益,各單位建置了不同的民眾網與資訊系統,便於學術單位、民間團體與一般民眾能夠取得相關資訊。
水質保護司
環境部水質保護司(下稱水保司)主管全國水質相關業務,包括水質管理監督、事業廢水管制、污水下水道系統及生活污水管理、河川污染整治、飲用水管理等,管理範圍相當廣泛。有別於監測資訊司(下稱監資司)是針對河川、水庫、地下水等水體之水質背景進行監測,水保司則是扮演守護臺灣水體水質的指揮官,主要依據監資司所提供的各項水質觀測資料、數據或指標,從執行面、法制面等不同面相著手,擬定多樣化的施政方針,並與地方環保局及環境管理署聯手,共同推動執行各項水環境保護業務,以維繫寶貴的水資源。
為了達到政府資訊公開的目的,除了以本站作為水保司主要綜合性資訊揭露窗口外,針對不同的業務項目亦建置了對應的民眾網站,像是以垃圾攔除業務為主題的「嶼水相惜民眾資訊網」;以飲用水為主題的「飲用水全球資訊網」;以各項現地水質淨化工程資訊為主的「水質淨化現地處理網站」;以水污法資訊揭露之「水污法相關資訊公開平台」等,都是民眾可以取得水體水質保護相關資訊的管道。期望透過公私部門的協力合作,一齊守護臺灣這塊土地珍貴的水環境。
監測資訊司
「全國環境水質監測網」(https://wq.moenv.gov.tw)依水質監測數據品保流程設計網頁主視覺,將本部監測水體(河川、地下水、水庫)個別拆分,並分為全台大尺度、流域/分區中尺度及單一測站小尺度個別顯示對應重點;同時將水質法規、名詞及知識圖文化呈現,透過圖文簡單生動易懂,另外考量民眾網使用者包含一般民眾、學術單位及政府機關,因此規劃分眾入口及響應式網頁,以符合各界使用者需求,而網站內也彙整跨部會、機關環境相關議題之網站,以提供使用者靈活運用我國網路資源。
其中之河川水質監測範圍包含全國54條流域,涵蓋主、支流共85條河川,每月進行採樣作業,採樣及分析作業均依照本部國家環境研究院公告方法執行,並依監測目的需求訂定環境水質監測採樣作業指引及以更嚴謹作為,對檢測數據品質有訂定較嚴格之要求。
化學物質管理署
多年來,化學物質在科技及工業發展上被大量而普遍地使用,而瞭解使用化學物質可能導致之風險,並藉著適當之管制以降低暴露風險,是近年來學術界與行政部門努力的目標。
化學物質管制上的首要步驟在於建立國內現有化學物質之篩選原則,而在篩選過程中亟須暸解化學物質相關資料,其中以環境流布資料最為重要但又最難取得。
河川環境流布調查自90年起由環保署推動執行,考量化學物質以河川為其最終環境宿命,且底泥具長期累積性,持續迄今以底泥為主,依物質特性輔以水體或魚體進行環境流布調查,逐步建立國內30條本土河川環境流布調查資料。調查物種由初期以運作量及毒性均高之毒化物為對象,後提升為以國際關切之POPs、EDCs等具生物濃縮、蓄積性或分泌干擾特性,且有長期累積而致危害之虞的化學物質,近年來亦納入關注性化學物質進行檢測。
除建立環境流布資料外,將依結果提出妥適之管制策略,加強管制實施後,如:鄰苯二甲酸酯類、總汞、壬基酚等物質於環境濃度已有下降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