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 功能,可能會造成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建議開啟瀏覽器 JavaScript 狀態
:::

淡水河

環境介紹

淡水河是臺灣北部最重要的河川之一,流域範圍涵蓋了新北市、臺北市、基隆市、桃園市、與新竹縣、宜蘭縣等行政區,為北臺灣流域面積最大的河川,面積達2,726平方公里。主幹流自雪霸國家公園的品田山起,至淡水油車口注入臺灣海峽,淡水河全流域長達323.4公里,為臺灣第三長之河川。

淡水河有大漢溪、基隆河、新店溪等三大支流,分別流經大臺北都會區的不同區域,最後於臺北盆地內匯流,流域人口將近八百萬,超過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工商業發達,是臺灣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淡水河中下游河段因為流速穩定、河面寬廣,在早期即肩負起北臺灣地區的漁業、航運重任,與大臺北地區的歷史發展脈絡息息相關,隨著都市人口增長,在近代也扮演供給農業灌溉、民生用水、都市排水與防洪功能的角色。近年來因民眾對生活品質與環境意識的提升,也開始重視休閒遊憩與生態保育之功能。

大事紀

年份

事件表

1975

臺北區衛生下水道初期實施方案

於民國64年起,臺北市政府在基隆河及淡水河本流沿岸的主要排水出口設置晴天污水截流站, 以改善當地環境衛生及河川水質; 並在基隆河流域共完成濱江、建國北 路 、 新生及圓山 等四座截流站 。

1984

防洪計畫第一期完成

開闢二重疏洪道,並興建低堤及排水工程以保護三重、蘆洲、淡水河右岸及基隆河左岸地區。

1986

行政院經濟部公告淡水河系統各河段之水體分類

環保署*從民國75年開始,陸續公告每個河川劃定的水區和水體分類標準。

1987

翡翠水庫完工

1979年8月,翡翠水庫的興建工程正式開工,1987年6月,興建工程完工,施工期間總共八年。是位於中華民國臺灣新北市的一座水庫,也是臺北都會區最主要的水源地。

1987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趙少康發起百萬人簽名拯救淡水河活動

淡水河污染已達非常嚴重地步,當時臺北市議員、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趙少康發起百萬人簽名救淡水河活動,讓民眾一起守護這片河川。

1987

防洪計畫第二期完成

堤防加高工程及排水改善工程。

1988

淡水河系污染整治計畫先期工程

1988 淡水河系污染整治計畫先期工程 市鎮污水問題急需改善,政府整合推動臺北水源特定區、臺北市區及臺北近郊之污水道系統尚未完全普及前, 配合興建截流設施將晴天污水截入污水幹管裡, 其中部分經民生及迪化污水處理廠處理後進行再利用或排回河川, 部分送至八里污水處理廠處理後海放。

1988

淡水河系臺北近郊污水截流設施計畫

將污水下水道未接管地區之晴天污水截流至污水處理廠, 以改善淡水河及基隆河污染情形。

1993

淡水河流域裝置自動水質監測站

環保署*計畫在淡水河流域景美溪的寶橋段及基隆河流域的六堵段分別裝置自動水質監測站。

1994

基隆河流域污水截流設施完工

基隆河截流區含臺北縣(新北市前身)汐止及基隆七堵等區域,截流總面積約839公頃。

1996

防洪計畫第三期完成

括堤防新建、排水改善及橋梁改建,初步完成各項防洪工程。

1998

八里污水處理海放抽水站正式通水運轉及應急繞流工程完工

八里污水廠處理的污水範圍有新北市、基隆市及臺北市超量污水,污水經過初級處理後,從海洋放流管排放至海中。

2004

大漢溪新海橋人工濕地完工

新海人工溼地位於臺灣新北市板橋區大漢溪新海橋至大漢橋間,進行大漢溪的水質淨化工程。因板橋區衛生下水道系統接管率低,由新海抽水站承接板橋地區生活污水直接流入大漢溪。新海人工溼地是利用大漢溪畔13公頃的高灘溼地進行自然生態淨化工程,改善大漢溪的水質。

2005

改善基隆河水質 曝氣機上陣

為了改善基隆河大佳段的臭味,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補助購置16部20馬力的表面曝氣機,可望提高基隆河河水中含氧量,減少臭味逸散。

2005

員山子分洪工程完工

員山子分洪道其主要功能是為了避免基隆河上游在降雨量過大時造成下游地區淹水,而將基隆河部分河水以自然溢流分洪攔河堰方式導引洪水,降低基隆河水位。

2006

基隆河集水區及大漢溪水質改善推動計畫

此計畫大致分為三個項目1. 水質變化趨勢分析及補充採樣調查,以確實掌握污染分布與污染量2.研訂階段性水質改善目標與策略,並評選最佳污染整治方案3.建置淡水河環境資訊網頁及製作計畫圖資

2007

手牽手 守護淡水河

11月24日(農曆10月15日),為自古相傳掌理河川之神─「水官」的生日。在民間信仰裡,水官是解厄之神,判罪賜福,為人消災。淡水河流域是大臺北地區的母親之河,不僅提供六大家的公共用水,也承接了所有的污染。我們將水官生日作為淡水河的生日,下午在淡水捷運站廣場,辦了一場「2007相約守護淡水河─淡水河慶生活動」,盼啟發更多的民眾加入河川保護的行列。

2007

基隆河南湖礫間淨化現地處理工程完工

礫間接觸曝氣氧化工法的原理,是利用天然礫石作為微生物生成附著的介質,透過污染物與水、土壤、植物、微生物或大氣彼此交互作用,產生物理、化學或生物反應後,分解達到水質淨化效果。

2007

基隆河系污水下水道系統功能提昇及改善工程完工

污水下水道建設為現代化國家或都市不可缺少的基礎公共建設,基隆河於民國96年將污水系統功能改善。

2008

成美礫間接觸曝氣氧化工程完成

為加速本市基隆河及淡水河水質改善,在兩條河川本流運用雨水下水道末端截取市區排水透過堤外河川高灘地有限空間興建礫間接觸曝氣氧化處理設施。

2008

淡水河系污染整治計畫後續實施方案第二期近程

相關整治措施包含:加速推動生活污水處理(桃園縣石門污水下水道系統、大溪污水處理廠設、北勢溪翡翠水庫上游及南勢溪新烏污水下水道系統、基隆市污水下水道南河系統及瑞芳鎮污水下水道系統建設、提升污水下水道用戶接管戶數、內湖污水處理廠硝化功能提昇工程及八里污水處理廠、獅子頭污水抽水站、新莊污水抽水站、汐止污水抽水站及各截流站(井)等設備改善工程)截流系統增建與最佳化操作。

2009

「淡水河-夏日涼風‧環保減碳音樂會」

結合多位環保歌手的「淡水河-夏日涼風‧環保減碳音樂會」,是一項充滿知性又熱鬧有趣的活動,為了讓關心地球、熱愛環境的國人有不同的感覺,環保署*特精心安排各種精彩內容,如邀請到貝小花、拷秋勤、棉花糖、九號公路、回聲樂團等臺灣新生代創作歌手與樂團,演唱其自行創作的環保歌曲,希望透過歌曲對環境的描述,引發共鳴,喚起民眾重視地球暖化帶來的生態危機。

2010

江翠礫間曝氣設施啟用 淡水河污染整治更進一步

位於新店溪及大漢溪匯流口光復水門外的江翠礫間曝氣現地處理工程,以地下化的設施,截流處理板橋江子翠地區每日生活污水,可以降低新店溪流域污染量,地面上更結合了景觀公園、觀景臺及鄰近光復橋光雕設施,絕對是民眾假日休閒的好去處。

2010

「九九年相約守護淡水河」河川關懷活動

守護淡水河系列活動,特地選在傳統節慶「水官」生日前夕,於11/07(日)舉辦99年相約守護淡水河日,分別於上午進行大漢溪河廊溼地生態解說及下午於淡水捷運站後站舉辦淡水河日的擺攤表演與放映等活動,並以「惜水減污、愛護河川」為主題,邀請淡水河流域各守護團隊到場擺攤、活動宣導,提高公眾對河川保護的意識,也將頒獎表揚優秀河川團隊與巡守義工,並透過推廣各種惜水減污方式,鼓勵人人身體力行,共同為守護淡水河關懷河川而努力。

2010

忠孝礫間接觸曝氣氧化工程完成

為加速本市基隆河及淡水河水質改善,在兩條河川本流運用雨水下水道末端截取市區排水透過堤外河川高灘地有限空間興建礫間接觸曝氣氧化處理設施,污水淨化設施採地下化,上部仍可提供市民運動健身,也可以達到環境教育的功能。

2012

淡水河系污染整治計畫後續實施方案第二期中程

改善污染河川水質,至106年底前預計持續推動污水下水道用戶接管普及(包含桃園縣石門、大溪及埔頂、北勢溪翡翠水庫上游及南勢溪新烏、瑞芳鎮及基隆市污水下水道南河系統建設、臺北市每年度提升2.3%用戶接管門牌普及率及新北市每年度提升6%用戶接管普及率、內湖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評估及規劃設計、八里污水處理廠擴建提升處理水量評估及區域系統污水處理廠及現地處理聯合操作評估等)、截流系統穩定與合理化操作。

2012

推動河川區排整治及水岸景觀改善

新北市環保局為響應「六月五日世界環境日」於日前在板橋華江橋下廣場辦理『用行動愛地球-全民動起來淨河』活動,本次淨河活動除本市二十一隊水環境巡守隊一九六名隊員參加,更出動橡皮艇清除河面垃圾,最後共清出八九六公斤的垃圾,分別是河岸七八○公斤、河面一一○公斤。

2014

推動河川區排整治及水岸景觀改善

新北市政府水利局的計畫裡將於淡水河流域跨河休憩景觀橋樑新建暨河岸景觀改善工程。

2014

大漢溪大嵙崁人工濕地完工啟用

環保署*補助桃園縣政府辦理之「大漢溪大嵙崁段自然水質淨化工程」,於10月3日舉行完工啟用典禮,完工後將成為桃園縣規模最大的人工濕地,除有助於削減大溪鎮埔頂排水匯入大漢溪的污染量改善板新水廠水源水質外,另場址規劃有觀景平臺及導覽解說牌等設施,搭配附近大溪地區豐富多元的觀光資源,將成為民眾從事生態觀察、休閒遊憩及環境教育的新亮點。

2015

員樹林排水水質淨化工程動工

工程是透過礫間系統,淨化員樹林地區每日約6,000噸的生活污水,工程經費5,222萬元,預定明(106)年3月正式啟用,將有效改善大漢溪水質。

2016

大溪排水自然水質淨化工程動工

大溪排水自然水質淨化工程採取人工濕地水質淨化方法,人工濕地的方法先進環保,也可成為環境教育的場所。

2012-2017

水體環境水質改善及經營管理計畫

此計畫淡水河項目主要目標為:1.提高淡水河之水中溶氧。2.106 年至少新增截流處理水量。3.106 年全國優於或等於輕度污染河段比例達 76.6%以上。4.106 年優養化水庫不超過 3 座,並維護其餘水庫水質。5.強化海洋污染緊急應變能力。6.監測並掌握全國河川。7.強化水質監測資訊系統展示交流功能,使查詢簡易便捷

2018-2023

淡水河系污染整治後續實施方案107年至112年執行計畫

此項計畫的目標為:1. 新店溪青潭堰取水口四項水質達成率維持90%以上。2.大漢溪板新取水口四項水質達成率提升至65%以上。3.基隆河暖江橋(取水口)四項水質達成率提升至55%以上。4. 全流域各測站各月份無嚴重污染。5.有效控制生活污染來源,全流域BOD分類水質標準達成率提升至88 %以上。6. 全流域河面無垃圾。7. 維持遊憩水域不發臭,提升基隆河大佳河濱公園段(大直橋)DO達成率提升60 %以上。

*備註: 環保署於2023年8月22日改制為環境部

水環境與生物

指標物種介紹 - 臺灣白甲魚

臺灣白甲魚
臺灣白甲魚是溪流上游清澈水域的典型魚種 (黃世彬拍攝)

俗稱「苦花」的臺灣白甲魚(Onychostoma barbatulum)廣泛的分布在臺灣全島上游的河段,也是臺灣分布海拔最高的魚種。臺灣白甲魚偏好出現在水質清澈、水溫較低的上游河段,因此是河川上游最具代表性與指標性的魚類。在淡水河流域,臺灣白甲魚在基隆河、新店溪、大漢溪等主要支流上游都很常見,牠偏好攝食附著於石頭上的藻類,因此在水中的大石頭上會留下一個個橢圓形的特殊食痕。

明星物種介紹 - 黑鳶

黑鳶
在淡水河流域的水庫區可觀察到黑鳶盤旋覓食 (臺灣生命大百科提供)

俗稱「老鷹」的黑鳶(Milvus migrans formosanus)曾經是臺灣平原地區十分常見的猛禽,但因築巢地遭受破壞、誤食有毒的動物屍體而被毒死等問題,使得全臺大多數地區的族群均已消失,據估計在1990年時,全臺只剩約175隻,面臨在臺灣區域性滅絕的風險,經過長年來的保育,目前在北海岸、屏東縣、曾文水庫等地有較穩定的族群。根據台灣猛禽研究會、基隆市野鳥學會、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以及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暨研究所在2019年的同步調查,發現全臺數量已回升到709隻,其中在淡水河流域的翡翠水庫以及石門水庫總共紀錄到112隻黑鳶。在淡水河流域,黑鳶偏好撿拾近水域的小動物死屍或人類食餘,常出沒於水域環境,因此維護溪流生態的健康將能對黑鳶的生存提供很大的幫助。

認識常見生物

淡水河常見生物分布地圖
淡水河常見生物分布地圖
淡水河主流常見生物

位於淡水河主流測站:淡水河口、關渡大橋

基隆河常見生物

位於基隆河測站:百齡橋、中山橋、大直橋、民權大橋、成美橋、南湖大橋、江北橋、實踐橋、六合橋、暖江橋、介壽橋、 候硐車站、貂嶺車站

大漢溪常見生物

位於大漢溪測站:重陽大橋、忠孝大橋、新海大橋、浮洲橋、柑園大橋、三鶯大橋、板新取水口、大溪橋、 三峽大橋、三峽河抽水、後池堰

新店溪常見生物

位於新店溪測站:廣興橋、直潭堰取水、青潭堰、碧潭吊橋、秀朗橋、華中大橋、華江大橋、中正橋、寶橋、 萬壽橋、昇高大橋、楓林橋

水環境相關訊息

2020/08/22

轉載: 台灣新生報

2020/05/10

轉載: 公視新聞網

2020/02/12

轉載: PeoPo公民新聞

年平均河川污染指數(RPI)趨勢圖

RPI污染程度圖例:嚴重污染-粉紅色、中度污染-黃色、輕度污染-綠色、未(稍)受污染-藍色

歷年各測站污染程度

歷年輪播

年度選擇

渡大橋 百齡橋 中山橋 大直橋 民權大橋 成美橋 南湖大橋 江北橋 六合橋 暖江橋 介壽橋 候硐車站 貂嶺車站 實踐橋 重陽大橋 浮洲橋 柑園大橋 三峽大橋 三峽河抽水站 廣興橋 直潭堰取水口 青潭堰 碧潭吊橋 秀朗橋 華中大橋 華江大橋 中正橋 寶橋 萬壽橋 昇高大橋 楓林橋 三鶯大橋 後池堰 板新取水口 大溪橋 新海大橋 淡水河口 忠孝大橋 未(稍)受污染 輕度污染 中度污染 嚴重污染 無水質監測資料 N

整治策略

整治沿革:

  • 民國53年,「石門水庫」完工
  • 民國61年,「臺北區衛生下水道綱要計畫」
  • 民國64年,「臺北區衛生下水道初期實施方案及財務計畫修正案」
  • 民國73年,「臺灣省臺北近郊衛生下水道系統規劃報告」
  • 民國76年,「翡翠水庫」完工
  • 民國77年,「臺北市污水下水道系統計畫規劃」
  • 民國77年,「淡水河系污染整治計畫先期工程」
  • 民國86年,「二重疏洪道綠美化計畫」
  • 民國87年,「淡水河系污染整治後續實施方案」
  • 民國88年,「臺北市污水下水道後續發展方案先期規劃」
  • 民國97年,「淡水河系污染整治計畫後續實施方案第二期近程」
  • 民國101年,「淡水河系污染整治計畫後續實施方案第二期中程」
  • 民國101年,「水體環境水質改善及經營管理計畫」
  • 民國108年,前瞻基礎建設─順時埔聚落水質改善工程
  • 民國108年,前瞻基礎建設─石門水庫百吉地區與巴陵地區集水區水質
  • 民國110年,前瞻基礎建設- 鴨母港溝補注水處理工程
改善計畫

執行中:

  • 淡水河系污染整治後續實施方案
  • 前瞻基礎建設─埔頂排水水質淨化

整治成效

順時埔聚落水質改善工程
順時埔聚落水質改善工程
新店溪秀朗礫間接觸曝氣氧化工程
新店溪秀朗礫間接觸曝氣氧化工程
大安圳導水閘門排水口人工濕地
大安圳導水閘門排水口人工濕地
大溪排水淨化工程
大溪排水淨化工程

未來願景

作為大臺北地區的母親河,致力改善淡水河流域水環境一直都是水利、環保等相關政府單位的重要任務,隨著民眾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日益提升,除了依靠公部門持續推動多項水質改善、水岸景觀優化等建設外,由民間發起的環境教育、水環境巡守等工作也同樣對於水環境的改善有莫大的幫助,在這樣公私協力的合作體制下,逐漸喚起民眾對於淡水河的大河願景,在不久的將來重新展現淡水河的生命力,打造兼具生態保育、休閒遊憩等多樣功能的美麗水環境。

參考文獻

  • 中華民國魚類學會。2010。臺灣地區淡水域湖泊、野塘及溪流魚類資源現況調查級保育研究規劃期中報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委託。114頁。
  • 經濟部水利署第十河川局。2005。淡水河系河川情勢調查計畫總報告。經濟部水利署委託,503頁。
  • 經濟部水利署第十河川局。2013。川閱淡水河 防洪治水全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