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 功能,可能會造成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建議開啟瀏覽器 JavaScript 狀態
:::

南崁溪

環境介紹

南崁溪為桃園市管理河川,發源於龜山區坪頂台地牛角坡一帶,流經龜山區、桃園區、蘆竹區及大園區等行政區,最終於竹圍漁港附近的彩虹橋匯入臺灣海峽。主流全長約30.73公里,總流域面積約214.6平方公里,為北桃園地區最主要的河川。主要支流包含茄苳溪、坑子溪、東門溪等。

隨著桃園升格為直轄市後,加速都市化與工業化發展,南崁溪流域面臨來自生活污水與工業廢水的污染挑戰。為改善南崁溪水質,中央與地方政府長年持續推動污水下水道建設、現地處理設施等整治設施,並透過加強稽查管制、重金屬總量管制等整治策略落實污染削減,南崁溪水質改善已有具體成效。

大事紀

年份

事件表

2001

桃園南崁溪潰堤,大園水漫一層樓

納莉颱風夾帶旁陀大雨襲擊台灣,使桃園市南崁溪暴漲,潰堤嚴重,全縣淹水災情嚴重,民眾倉荒疏離,數百輛汽車泡在水中,出海口一帶的大園鄉果林村更是水淹至一層樓高度,但所幸並無人傷亡。

2002

南崁溪流域事業廢水加強稽查管制作業計畫

環保署署長*於4月15日宣示南崁溪流域污染整治決心,環保署*即擬訂「南崁溪流域事業廢水加強稽查管制作業計畫」,經兩個多月稽查管制已初具成效,總計稽查205廠次,並以處罰8場次,罰金總額達新台幣167萬4千元。

2013

南崁溪人工溼地綠化園區,淨化水質及環境教育

桃園市受到611水災後,沿岸多處溼地遭受破壞,因此桃園市府投入大量經費及人力,規劃高達2公頃的人工濕地,並開放企業認養,於102年正式開放南崁溪人工溼地園區,並將瀕臨絕種或桃園特色水生植物進行植栽復育。

2016

走讀水岸生活,逐步恢復「水裡有魚、河岸有草」的美好環境

桃園市市長指出南崁溪為重要溪流之一,南崁溪人工地綠化園區結合在地環境,已成功復育瀕臨絕種的桃園藺、台灣萍蓬草、點頭飄拂草等桃園原生稀有水生植物,以及夜鷺、蒼鷺、小白鷺等鷺科鳥類,園區內也發現螢火蟲蹤跡及埃及聖䴋,代表南崁溪水質環境逐漸改善。

2016

環保局成立污染監控中心,污染預警有幫助

桃園市政府於105年1月1日啟動環境污染監控中心,透過天羅地網預警系統及稽查全面e化方式,強化污染事件的主動預警及因應能力

2016

大檜溪橋水質淨化設施(朝陽礫間)

大檜溪橋水質淨化設施(朝陽礫間)截流南崁溪上游主要支流東門溪及其沿岸生活雜排污水,在溪畔的朝陽公園設置礫間水質淨化現地處理系統處理後排放,每日可處理1萬公噸生活廢水,預計106年完工試運轉,利用水中微生物自然淨化水質原理,對污染物去除率可達70%以上。

2016

桃園水資源回收中心進入營運

桃園市為加速推動河川整治工作,,除了環保單位稽查非法廢水排放外,亦興建污水下水道及處理廠建設,因此民國101年採用BOT方式發包新建桃園水資源回收中心,在104年試車驗收第一期完畢,每日處理容量達5萬CMD,並於105年正式核准營運。

2017

555億整治南崁溪,重建生命河

桃園市政府經長達10年的的整治,南崁溪已達到百年防洪標準,魚蝦鳥類也逐漸回到河川生態中,桃市市長爭取到555億元進行南崁溪全流域整治經費,希望讓南崁溪一舉成為輕度污染水質的清水、親水河川。

2017

南崁溪沿岸改造,新建自行車大橋

桃園市府推動南崁溪整體願景,達到「水岸融合」與「環境優化」兩大目標,在上游經國二號橋至下游大檜溪橋進行護岸整建立水域營造工程,並新建一座印象大橋串連既有步道,讓民眾未來經過此路段,不必在度進入車道中,也將成為桃園南崁溪新地標。

2018

南崁溪整治再進步,環保局擴大實施總量管制

桃園市政府極為重視農地水源及糧食安全,多年來積極整治污染農地,為了更有效的控制金屬污染相關問題,桃園市環保局針對南崁溪流域,擴大同總量管制排放標準。

2018

中央地方聯手打造朝陽水語教育園區,南崁溪乾淨有望

為東門溪礫間工程及地下觀察廊道的美麗化身,截流南崁溪上游主要支流東門溪及沿岸生活廢水,在溪畔的朝陽公園設置礫間水質淨化現地處理系統處理後排放,每日可處理1萬公噸生活雜排水,利用水中微生物自然淨化水質原理,對污染物去除率可達70%以上。

2018

生態棲地營造,恢復河川生態多樣性

桃園市環保局在南崁溪會稽橋與青溪橋之間,進行生態棲地營造復育活動,延續過去生態工程進一步改善南崁溪沿岸生態,建立良好的環境,回復當地魚類的數量與多樣性。

2018-2020

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南崁溪上游水質淨化工程

南崁溪上游水質淨化工程2018年3月啟動開工,2020年4月完成試運轉1,500 CMD並竣工,全量運轉並改善南崁溪上游水質狀況。

2019

新北市與桃園市成立環保共同打擊聯絡平台

新北市與桃園市成立環保共同打擊聯絡平台,通報即時也能迅速掌握污染地點,雙方聯繫查處無縫接軌。

2020

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南崁溪水汴頭水質淨化現地處理

水汴頭水質淨化現地處理(大檜溪橋淨化工程)2019年2月啟動開工,2020年4月竣工,每日可處理3,000噸污水改善大檜溪橋下游河川水質。

2024

永續水質推動計畫-氨氮削減示範計畫-南崁溪上游氨氮削減設施

南崁溪上游氨氮削減設施2023年3月啟動開工,2024年5月進行運轉,設施設計處理水量為18,000 CMD,削減南崁溪上游河段氨氮污染負荷。

2025

永續水質推動計畫-氨氮削減示範計畫-東門溪水質淨化現地處理設施

東門溪水質淨化現地處理設施於2025年2月啟動開工,預計2026年完工。完工後預計處理水量為15,000 CMD,設施採用生物處理之接觸曝氣工法,氨氮去除率達90%,預期可削減氨氮176 kg/day。

*備註: 環保署於2023年8月22日改制為環境部

水環境與生物

指標物種介紹 - 臺灣鬚鱲

臺灣鬚鱲
臺灣鬚鱲是溪流上游的常見魚種 (黃世彬拍攝)

臺灣鬚鱲(Candidia barbata)俗稱「馬口魚」、「一枝花」,是臺灣北部與西部各地溪流上游的優勢魚類,也是臺灣的特有種。臺灣鬚鱲的數量普遍、且喜歡棲息在清澈未受汙染或僅受輕度汙染的流動水域中,因此可以做為一條溪流的水質及水域環境指標。近年的生態調查報告顯示,南崁溪上游部分支流仍然可以發現成群的臺灣鬚鱲悠游其中,顯示南崁溪上游部分支流仍然保有較佳的水質與溪流棲地。

明星物種介紹 - 七星鱧

七星鱧
七星鱧在平地水域已不常見 (臺灣生命大百科提供)

俗稱「鮕鮘」的七星鱧(Channa asiatica)在國內屬於日益罕見的珍稀鄉土魚種,生態調查結果顯示,牠在南崁溪只出現在上游少數河段。七星鱧體側有8-9條「<」字形黑色橫帶,尾鰭基底有一個大型黑色圓斑,很容易辨認,尾鰭基部的黑色圓斑在早期被認為是土地公所蓋的印章,使得牠有了「土地公魚」的別名。七星鱧為肉食性魚類,為溪流魚類中的頂層掠食者,因此對維繫水域生態系的健康有很大的幫助。

認識常見生物

南崁溪常見生物分布地圖
南崁溪常見生物分布地圖
A 區域常見生物

位於 A 區域測站:龜山橋、舊路大橋、大埔橋、天助橋

B 區域常見生物

位於 B 區域測站:南崁溪橋、宏太橋、茄苳溪橋、大檜溪橋、星見橋、桃46新興路橋

C 區域常見生物

位於 C 區域測站:竹圍大橋

水環境相關訊息

2019/04/23

轉載: 中時電子報

年平均河川污染指數(RPI)趨勢圖

RPI污染程度圖例:嚴重污染-粉紅色、中度污染-黃色、輕度污染-綠色、未(稍)受污染-藍色

歷年各測站污染程度

歷年輪播

年度選擇

南崁溪 大坑溪 東門溪 茄苳溪 南崁溪橋 宏太橋 茄苳溪橋 龜山橋 舊路大橋 大埔橋 大檜溪橋 竹圍大橋 星見橋 天助橋 桃46新興路橋 未(稍)受污染 輕度污染 中度污染 嚴重污染 無水質監測資料 N

整治成效

南崁溪人工溼地
南崁溪人工溼地
朝陽水語教育園區
朝陽水語教育園區
南崁溪大檜溪橋水質淨化工程
南崁溪大檜溪橋水質淨化工程
橫跨南崁溪的經國二號橋新建自行車道
橫跨南崁溪的經國二號橋新建自行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