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 功能,可能會造成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建議開啟瀏覽器 JavaScript 狀態
:::

新虎尾溪

環境介紹

新虎尾溪屬雲林縣管河川,發源於林內鄉重興村,流往樹子腳、莿桐的南面,再折向西螺、轉崙背、麥寮,最後在蚊港出海。流域涵蓋林內鄉、莿桐鄉、 西螺鄉、虎尾鎮、二崙鄉、土庫鎮、崙背鄉、褒忠鄉、東勢鄉、台西鄉及麥寮鄉,全長 49.85 公里,流域面積 109.25 平方公里,平均坡降 1/1080,主要支流為清水港幹線、過溪仔大排、新庄子大排、港尾排水、崙背大排水等排水。新虎尾溪流經之濁水溪沖積扇,為雲林縣重要的農業精華區,故灌溉系統相當發達,目前主要功用為雲林農田水利會之灌溉水路,負責供應莿桐、西螺等地區的農業灌溉用水。

大事紀

年份

事件表

1987

新虎尾溪治理工程實施計畫

新虎尾溪治理工程實施計畫

新虎尾溪位於雲林縣境內,發源於莿桐鄉重與村附近,於蚊港附近入海,由於屬平地溪流,水流易受阻,輸洪能力不足,遇暴雨常成災,因此水利署於民國76年成立新虎尾溪治理規劃計畫,對該溪的水文、防洪措施做整體性檢討,以期消滅洪災。

1997

口蹄疫爆發事件

1997年3月19日全台第一件口蹄疫案例確診,短短兩個月全臺皆已冪覆在疫情當中,當年度共爆發6,156場口蹄疫,占當時在養戶數24.2%,並撲殺了高達385萬隻豬。然而口蹄疫爆發後,以往遭養豬廢水污染的7大河川水質有明顯改善,新虎尾溪也名列其中。

2012

新虎尾溪中游人工溼地正式啟用

為了兼顧濕地開發與林相保存,同時協助處理新虎尾溪中游段之環機場大排污水(匯集虎尾鎮尾寮、興中與安溪等社區生活污水)及鄰近區域之農業迴歸水,環保機關利用虎尾空軍基地軍方移防後之閒置土地設置人工濕地,同時配合鄰近觀光文化園區之規劃,將放流水應用於非接觸性用水與灌溉用水等範疇,以建構地表水循環再利用的示範場域。

2012

新虎尾溪截流站正式啟用

為解決畜牧業廢水與雲林高鐵特定區人口增加所造成之民生污水,環保署*於民國101年設置新虎尾溪截流站,計畫將虎尾鎮墾地里、廉使里、埒內里、興中里、安溪里與西螺鎮吳厝里等,加上區域排水的新庄子排、過溪仔大排、有才寮排水以及他們的排水支線所帶來的污水,藉由污水截流之方式送至虎高污水處理廠,以降低對新虎尾溪所造成的污染負荷。

2015

新虎尾溪崙背排水水質淨化工程正式啟用

為加速境內河川水質水體改善,營造農業首善都市之整體環境,雲林縣政府配合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政策,於污水下水道尚未普及之支流排水匯入溪流處,利用礫間接觸曝氣氧化淨水設施,處理崙背地區排水渠道之生活污水及下游段部分畜牧放流水,讓崙背大排高度污染的污水透過淨化後再排入新虎尾溪以減少河川之負擔並使其恢復自然的生態,以有效改善河川水質。

2016

推動畜牧糞尿沼渣液作為農地肥分使用

畜牧糞尿經過厭氧消化後生成之水溶性物質為沼液,固體產物則為沼渣,若直接排入河川會帶來大量廢水、廢棄物,而新虎尾溪的污染來源主要即為生活污水與畜牧廢水。為解決水污染的問題,同時促進資源再利用,行政院環保署*於民國於 104 年修正「水污染防治法」相關子法,將畜牧糞尿沼液及沼渣視為資源,回歸農地作為肥分使用,期望透過此政策降低畜牧大縣的河川污染問題。

2019

莿桐礫間淨化工程:開工

配合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之執行,莿桐礫間淨化工程以水質自然淨化工法來削減新虎尾溪污染源污染量,同時提供居民休閒、遊憩、教育和自然體驗,達到水質保護與提升環境品質的雙重目標。

*備註: 環保署於2023年8月22日改制為環境部

水環境與生物

指標物種介紹 - 粗首馬口鱲

指標物種粗首馬口鱲
粗首馬口鱲的出現代表新虎尾溪部分河段已擺脫畜牧廢水的污染(黃世彬攝)
溪哥現蹤新虎尾溪,水質改善治理成效有目共睹

新虎尾溪長年以來受到畜牧廢水的污染,過去的報告提到,新虎尾溪全河段皆已達到中度污染以上的污染程度,新虎尾溪的河域生態也因此遭到破壞。環境部於2000年開始進行新虎尾溪的污染整治工作,經過多年來的努力,河域生態已有恢復的跡象。最新的生態調查報告顯示,新虎尾溪流域經過整治後,在中游的鹿場橋以上的河段都已出現粗首馬口鱲(Opsariichthys pachycephalus)的蹤跡。俗稱「溪哥」的粗首馬口鱲無法生存在受到畜牧廢水污染的混濁水域中,通常只出現在水質清澈或僅受到輕微污染,且具有高度溶氧的溪流之中,因此可以將牠視為溪流水質較佳的一項指標。溪哥的現蹤,不僅代表新虎尾溪的水質已經獲得改善,也說明這條溪流的河域生態在逐漸復甦中。

參考文獻:2013。重點河川污染整治生態調查計畫-濁水溪、新虎尾溪、北港溪、愛河及阿公店溪流域。環境保護署。579頁。

明星物種介紹 - 臺灣石鮒

臺灣石鮒是新虎尾溪中下游的代表性魚類
照片名稱臺灣石鮒是新虎尾溪中下游的代表性魚類
圓蚌常常為臺灣石鮒提供托育服務
圓蚌常常為臺灣石鮒提供托育服務

全長不超過10公分,俗稱「牛屎鯽」的臺灣石鮒(Paratanakia himantegus)是新虎尾溪中最亮眼的一種河川魚類。牠有著一對紅通通的大眼睛,一身紅、黑、藍相間的鮮艷體色,是少數可比美水族觀賞魚的本土淡水魚類。牠的生殖方式同樣引人注目,成魚將受精卵置入田蚌中,藉此受到田蚌的保護,等幼魚孵化後,持續在田蚌鰓瓣中成長到具備較佳的游動能力時才離開獨自生活。

由於牠托育所需的田蚌常因水污染而消失,這種昔日河川常見的小精靈也因此變得越來越少見。環境部所委託的生態調查顯示,新虎尾溪新和平橋一帶的河段中仍然可以發現這個河川嬌客的蹤跡。水質改善對臺灣石鮒在新虎尾溪的生存有重大意義。

認識常見生物

新虎尾溪常見生物分布地圖
新虎尾溪常見生物分布地圖
A 區域常見生物

位於 A 區域測站:新虎尾溪橋、莿桐一號橋

B 區域常見生物

位於 B 區域測站:中正橋、豐橋

C 區域常見生物

位於 C 區域測站:海豐橋、蚊港橋

水環境相關訊息

年平均河川污染指數(RPI)趨勢圖

RPI污染程度圖例:嚴重污染-粉紅色、中度污染-黃色、輕度污染-綠色、未(稍)受污染-藍色

歷年各測站污染程度

歷年輪播

年度選擇

莿桐一號橋 中正橋 新虎尾溪橋 海風橋 豐橋 蚊港橋 未(稍)受污染 輕度污染 中度污染 嚴重污染 無水質監測資料 N

整治策略

整治沿革:

  • 民國89年,「雲林縣綜合發展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
  • 民國93年,「雲林縣新虎尾溪流域崙背排水阿勸水質淨化工程」
  • 民國97年,「河川及海洋水質維護改善計畫(第2期)」
  • 民國98年,「新虎尾溪現地處理規劃細部設計及支流排水調查計畫」
  • 民國99年,「中部地區河川污染整治推動、輔導及平溪計畫」
  • 民國100年,「中部地區流域污染整治推動及管理整合計畫」
  • 民國100年,「新虎尾溪流域中游人工溼地建置工程」
  • 民國102年,「重點河川污染整治推動行動整合計畫」
  • 民國102年,「雲林縣新虎尾溪流域崙背排水水質淨化工程」
  • 民國103年,「重點河川污染整治策略評估與行動整合會議」
  • 民國107年,「前瞻水環境改善綜合管理計畫 (中區)」

執行中:

  • 雲林縣大虎尾地區之新虎尾溪水質環境整體改善
  • 雲林縣莿桐礫間淨化工程計畫

整治成效

新虎尾溪流域中游人工溼地
新虎尾溪流域中游人工溼地
林間濕地
林間濕地
牛軛湖
牛軛湖
埤塘濕地
埤塘濕地
照片來源:環境部水質保護司

未來願景

針對生活雜排水排入新虎尾溪所產生之生活污水加以截流收集,配合新設置之現場水質淨化場,進行淨化處理,處理後之放流水可供綠地澆灌或排入河川以補充基流量,將可逐漸改善該等河川之水質,恢復原有河川面貌,增加水資源利用價值。另提升設備使用效率提升污水廠營運管理,同時達到新虎尾溪水質改善功能,呈現改善都市水環境之整體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