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哥現蹤新虎尾溪,水質改善治理成效有目共睹
新虎尾溪長年以來受到畜牧廢水的污染,過去的報告提到,新虎尾溪全河段皆已達到中度污染以上的污染程度,新虎尾溪的河域生態也因此遭到破壞。環境部於2000年開始進行新虎尾溪的污染整治工作,經過多年來的努力,河域生態已有恢復的跡象。最新的生態調查報告顯示,新虎尾溪流域經過整治後,在中游的鹿場橋以上的河段都已出現粗首馬口鱲(Opsariichthys pachycephalus)的蹤跡。俗稱「溪哥」的粗首馬口鱲無法生存在受到畜牧廢水污染的混濁水域中,通常只出現在水質清澈或僅受到輕微污染,且具有高度溶氧的溪流之中,因此可以將牠視為溪流水質較佳的一項指標。溪哥的現蹤,不僅代表新虎尾溪的水質已經獲得改善,也說明這條溪流的河域生態在逐漸復甦中。
參考文獻:2013。重點河川污染整治生態調查計畫-濁水溪、新虎尾溪、北港溪、愛河及阿公店溪流域。環境保護署。579頁。
全長不超過10公分,俗稱「牛屎鯽」的臺灣石鮒(Paratanakia himantegus)是新虎尾溪中最亮眼的一種河川魚類。牠有著一對紅通通的大眼睛,一身紅、黑、藍相間的鮮艷體色,是少數可比美水族觀賞魚的本土淡水魚類。牠的生殖方式同樣引人注目,成魚將受精卵置入田蚌中,藉此受到田蚌的保護,等幼魚孵化後,持續在田蚌鰓瓣中成長到具備較佳的游動能力時才離開獨自生活。
由於牠托育所需的田蚌常因水污染而消失,這種昔日河川常見的小精靈也因此變得越來越少見。環境部所委託的生態調查顯示,新虎尾溪新和平橋一帶的河段中仍然可以發現這個河川嬌客的蹤跡。水質改善對臺灣石鮒在新虎尾溪的生存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