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場址導覽
:::
人工濕地可與周遭居民的生活結合、成為休閒或教育的場所

表面流人工濕地由水池、土壤、水生植物組成,透過污水與自然環境中的氧氣、土壤、微生物、植物交互作用,達到水質淨化的目的。表面流人工濕地是現地處理工法中與自然濕地最相似的一種,也是較早被且較普遍使用的方法,有「最美麗的污水處理廠」之稱。

表面流人工濕地栽種許多耐污染的挺水性水生植物,植物的莖和葉貫穿水面、暴露於空氣中,根部則深入濕地底層的土壤中,茂密的根系可以讓許多微生物附著生長,空氣中的氧氣也可以經由植株傳送至濕地底層,提供氧氣給微生物利用,讓微生物發揮分解污染物質的功用。

人工濕地可與周遭居民的生活結合、成為休閒或教育的場所
表面流人工濕地處理污水的流程,一般是:
  1. 沉澱池,污水中大部分的懸浮顆粒在此凝聚沉澱;
  2. 大面積的開放水域,藉著開闊的水域,和耐污染的挺水性水生植物,使空氣中的氧氣藉由空氣對流和植物通透作用進入濕地底層,由附著於土壤內的微生物分解污染物;
  3. 生態景觀池,以水生植物營造適合生物的棲地,吸引動物造訪。
建造於大漢溪河濱灘地上的台北新海橋人工濕地,有5個水池彼此串聯(合併圖之左側) 建造於大漢溪河濱灘地上的台北新海橋人工濕地,有5個水池彼此串聯(合併圖之中間) 建造於大漢溪河濱灘地上的台北新海橋人工濕地,有5個水池彼此串聯(合併圖之右側)
建造於大漢溪河濱灘地上的台北新海橋人工濕地,有5個水池彼此串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