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總覽 水質效益 生態效益 更多圖片 交通位置
新虎尾溪崙背排水水質淨化工程
工程主辦單位 雲林縣政府水利處
場址維護單位 雲林縣政府水利處(鼎佳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總面積 0.25公頃
所用工法 礫間接觸氧化
設計水量 5,500 公噸/日
設計入流水質 有機污染物 30 毫克/公升、懸浮固體 40 毫克/公升、氨氮 18 毫克/公升
設計出流水質 有機污染物 <9 毫克/公升、懸浮固體 <12 毫克/公升、氨氮 <5.4 毫克/公升
設計去除率 有機污染物 >70%、懸浮固體 >70%、氨氮 >70%
開工時間 102年12月
完工時間 103年10月(主體工程完工)

配置內容說明:

  1. 截流設施:包含截流井、抽水井、管廊及攔污柵等構造物,配合沉水式污水泵及輸水管件等,確保濕地系統可獲取足夠水量。
  2. 人工濕地系統:主要有表面流式處理系統(FWS)與植栽浸潤床,其中FWS系統包括密植區(一)、開放水面區、密植區(二)等三段處理區;植栽浸潤床則以碎、礫石作為介質,並於礫石上方種植植栽,淨化污水。
  3. 生態池:以種植水生植物供遊客觀賞為主,環繞池邊之斜坡則搭配濱江植物、陸生植物的種植。
  4. 地面其他景觀設施:包括入口景觀、解說平台、解說牌、木構造設施、觀察設施與人行步道的配置,使濕地處理系統兼具景觀與遊憩功能。

單元配置圖:

全區單元配置圖
全區單元配置圖

相關說明:

本工程於崙背排水24號閘門排入新虎尾溪前新設一座約50 cm高之固定堰截流重力渠道排水,此外為避免大型懸浮固體及漂浮物進入礫間接觸曝氣氧化槽,特於取水口前設置攔污格柵,先進行第一層阻隔,後續則於進流設施前設置粗攔污柵、沉砂池、細攔污柵,以作為第二層阻擋,以確保礫間槽正常操作;而根據日本之設計及操作經驗,污泥儲存槽的設計容積以污泥5%濃度體積加上30分鐘水力停留時間作為設計方式,有效體積為328 m3其除作為污泥儲存用外,且具污泥沉澱功能。

處理流程:

崙背排水渠道 → 取水口 → 前處理及進流設施 → 礫間接觸曝氣氧化設施 → 重力排放至崙背大排。

相關說明:

本工程截取崙背排水並攔污後,進入初沉單元,將懸浮顆粒沉澱,接著污水進入礫間接觸曝氣氧化槽,槽體以10公分至20公分的礫石堆疊成孔隙度40%以上的石頭床,提供微生物附著,並曝氣以提供足夠氧氣,供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礫間接觸氧化槽後端為非曝氣區,提供生物膜與浮游物質接觸而沉澱,最後以重力方式排放至崙背大排。整體停留時間設計6小時,有機污染物、懸浮固體及氨氮去除率預計可達70%以上,有效達到水質淨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