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總覽 水質效益 生態效益 更多圖片 交通位置
石門水庫上游集水區巴陵地區水質改善工程

生態效益:

鄰近計畫已進行陸域生態及水域(河川)生態兩大類調查,結果顯示自民國92年迄106年間,鄰近範圍多屬林地、耕地、荒地及森林,自然生態環境豐富,但本工程施工範圍多在道路及聚落集中處,對生態活動影響應屬有限。在陸域生態方面,以生態重要性來評析,保育類之陸域動物歷年曾紀錄包含:白耳畫眉、冠羽畫眉、青背山雀、藪鳥、繡眼畫眉、黃山雀、灰喉山椒鳥、紅頭山雀、白尾鴝等等36種鳥類;台灣黑熊、台灣彌猴、山羌、白面鼯鼠、條紋松鼠等;哺乳類有台灣黑熊、台灣彌猴、山羌、白面鼯鼠、條紋松鼠等。兩棲類有盤古蟾蜍、莫氏樹蛙、梭德氏蛙、斯文豪氏蛙等。在森林內並蘊育著種類繁多的昆蟲如鍬形蟲、金龜子、蝴蝶、蛾、蟬。

再由生態敏感性來評析,透過鳥種與棲地的分析(如圖1)顯示,大冠鷲屬小型猛禽,主要棲息於500公尺以下的淺山區域及丘陵最為常見,偏好被人類開發過但人口密度不高的森林間隙地帶;黃嘴角鴞屬鴟鴞科,主要分布於低海拔至2,500公民之山地森林。棲息於枝葉較茂密的樹林,停棲位置選擇枝葉繁密的樹冠內層;臺灣藍鵲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地區,而1,800公尺以下的中、低海拔闊葉林或次生林也可以看見該種鳥類的蹤跡;紅尾伯勞亦為台灣冬候鳥,主要棲息於空曠的農地或稀疏的樹林中,此類候鳥於工程範圍內數量少、活動範圍大,受本工程之影響亦小。鳳頭蒼鷹則為中型猛禽,棲息在海拔2,000公尺以下的天然林、人工林或茂密的大型公園,偏好在森林較稀疏處或林緣獵食,本工程範圍雖屬其宣示領域範圍之一,惟應不屬其築巢範圍,影響極為有限。

鳥種與其棲地之關係示意圖
圖1 鳥種與其棲地之關係示意圖
表2 鄰近環境生態調查結果摘要
生態環境監測結果摘要 石門水庫水質監測、水域生態環境及
非點源污染調查研究(95~97年)
測站位置 調查範圍為石門水庫上游集水區共計17個測站,本案取用新興測站之調查資料
水域生態 魚類 新興測站紀錄到10種魚類
底棲生物 新興測站發現粗糙沼蝦等4種底棲生物。
水生昆蟲 新興測站紀錄到31種
浮游植物 未調查浮游植物項目
浮游動物 紀錄共28種,其中無節幼蟲、大劍水澡為優勢物種

在兩棲類方面,106年間曾發現莫氏樹蛙屬保育類動物,但在97年因族群量穩定,降為一般類。莫氏樹蛙分布從低海拔的樹林、果園、開墾地到兩千多公尺高山針葉林,都可見到牠們的蹤跡。水域生態方面,包含魚類、水生昆蟲、浮游動動物及浮游植物均未發現特殊或保育類物種。

整體生態評析:

整體而言,基於本工程範圍之生態環境部分地區屬人為干擾嚴重之區域,受影響之重要物種之全台棲地分佈廣泛、工程範圍多以既有道路為主、工程施工期間不直接影響其築巢地點或於短暫施工期後能自然補充恢復,故此階段暫以爬蟲類之雨傘節、龜殼花與臺灣草蜥及其相關之棲地作為生態保全對象,敏感區位則為三光溪兩岸棲地,需於設計施工及後續營運階段加以考量。本工程營運後,三光溪之水質將獲得一定程度改善,亦可改善下游石門水庫之水質,減少氮磷流入庫區,對於水域生態將獲得喘息甚至發展之機會,進一步對棲息於溪流兩岸之兩棲類與爬蟲類生態帶來正面的、帶狀的延伸發展,預期可塑造較施工前更佳之生態環境。

如前所述,本工程影響範圍主要位於石門水庫上游集水區範圍內,生態保存對象及生態敏感區位較高;相關之工程執行,於施工階段或有輕微之生態影響,且於工程進入營運(維護管理)階段後,均屬對環境及生態具有正面之影響。

且本案管線工程之工程範圍多位於既有道路上,對於計畫範圍內之環境生態影響較小,計畫範圍內之物種較少被目擊於既有道路上出沒,巴陵地區物種較不會接近人口聚集之地區,因此管線埋設工程對當地物種的影響相對較少。本計畫區之合併式套裝污水處理設施所選定之用地多為人口密集處且用地已有開發行為,對於當地物種的棲地影響也相對較小。而本計畫區之合併式套裝污水處理設施將會全數設置於地下,地表僅留有小部分之機房及排氣孔,設施表面將重新覆土並鋪設植栽,以重建一個永續的生態系,作為復育目標,將經由人類活動所破壞的河川水體水質及周邊環境,恢復成有益於人類利用。並進一步朝著恢復成天然環境的方向,進行建設,促進生物的多樣性(Bio-diversity),以重建一個永續的生態系,作為復育目標。

現場調查及物種紀錄照
圖2 現場調查及物種紀錄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