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漢溪城林橋上游大安圳導水閘門排水口人工濕地工程
工程總覽 水質效益 生態效益 更多圖片 交通位置
大漢溪城林橋上游大安圳導水閘門排水口人工濕地工程

處理流程:

由於場址主要入流污水來自於大安圳導水閘門的排水口,設計階段調查發現其排放水量高達33,000 CMD,其污染負荷已遠超過本場址處理極限,再加上當時懸浮固體物的濃度高達170 mg/L,故設計將大安圳導水閘門處理水量訂為16,500 CMD,經101年蘇拉風災修復後,目前整體處理水量已從16,500 CMD調整至11,500 CMD,以符合濕地現況。排放口的多餘污水則直接由渠道繞流排出基地範圍外。由於排放口的高程較平均地勢高出2公尺以上,可直接以利用重力位能將污水導入濕地中,有效減少能量的耗用。相關污水導入穩定塘後,依序流經開放水域(舊高莖草澤濕地)→生態處理塘池,其處理流程為大安圳導水閘門排水口→沉沙池→計量堰→穩定塘→開放水域(高莖草澤濕地)→生態池→大漢溪。

水質淨化效益:

處理水量約可達到最大處理量11,500 CMD之86.6%~100.0%,平均值則約92.4%,溶氧(DO)平均入流濃度為5.0mg/L(3.3mg/L~ 6.4mg/L)、出流濃度為9.7mg/L(5.1mg/L~19.1mg/L),生化需氧量(BOD)平均削減率38.1%(0%~71.3%)、氨氮(NH3-N)平均削減率為97.9%(91.6%~99.9%)、懸浮固體(SS)平均削減率為17.1%(0%~90.1%)。入流水之RPI大多介於中度~嚴重污染,經濕地處理後,多可改善至未受污染~輕度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