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總覽 水質效益 生態效益及環境教育宣導 更多圖片 交通位置
桃園縣大漢溪大嵙崁段自然水質淨化工程

處理流程:

本工程截取大溪鎮埔頂大排10,000公噸/日的生活污水至下方沉澱池,經過沉澱處理後的污水,再進入人工濕地。人工濕地系統,包含了第一密植區、開放水域、第二密植區及生態池。

  1. 第一密植區,共分成小區及大區,小區以種植耐污性的水生植物如天藍鳳眼蓮,形成高覆蓋度環境的處理單元,利用植物的莖葉覆蓋水域,以擴充水體中厭氧區所佔之體積,並吸附污染物質,以去除污水中的生化需氧量及懸浮固體。大區以挺水性水生植物為主,如埃及紙莎、鹼草、野馬蹄及水竹芋,由水生植物的葉面、根系及土壤內微生物進行淨化作用,以去除水中污染物以進行第一階段的水質淨化。
  2. 開放水域,種植沉水性植物如紫芋頭、水蘊草、小傘草及水金英,以營造高溶氧、多生物的環境,以物理性地沉降,及生物性的耗氧消化為主,因此其具有含硝化菌轉化硝酸鹽類之功能。
  3. 第二密植區,以開闊的淺水域再次密植挺水性植物如香蒲、菖蒲及荷花,利用密蓋水面的枝葉,阻隔空氣中的氧氣進入池水中,使本池的溶氧值降低,營造脫氮菌生長所需之無氧環境,使經開放水面區硝化菌轉化之硝酸鹽再轉化為氮氣。
  4. 生態池,本區種植鳶尾、水金針、台灣萍蓬草、苦草及睡蓮,水質經各池自然淨化後排放至大漢溪。

水質淨化效益

「桃園縣大漢溪大嵙崁段自然水質淨化工程」每日處理污水6,928CMD,生化需氧量(BOD)平均去除率為85%,削減量約142.6公斤/日;懸浮固體(SS)平均去除率為92%,削減量約315.9公斤/日;氨氮(NH3-N)平均去除率為91%,削減量約57.5公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