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海自然生態處理場
工程總覽 水質效益 更多圖片 交通位置
東海自然生態處理場

處理流程:

  1. 沉砂池:

    利用重力沉降分離污水中所含之砂礫及其他易沉降之顆粒狀態污染物,以防止處理系統的磨損或阻塞。

  2. 開放區Ⅰ:

    以開闊的水域、較低的栽植密度,緩衝入流污水水質的大幅變動,以提供人工溼地較穩定的入流水質,同時可沉降較細顆粒的懸浮固體物。而水體中大量沉水型水生植物,亦有助提升溶氧。

  3. 密植區:

    以廣大的深水域密植挺水性水生植物,形成高覆蓋度環境的處理單元,製造低溶氧、多生物單體的環境,以利脫硝反應的進行,並以物理性的吸附、過濾功能來吸收並去除水中污染物。

  4. 開放區Ⅱ:

    疏植水生植物形成低覆蓋度的開放處理單元,增加水域與大氣間之接觸面積藉以提昇水體中的溶氧,以利於硝化作用的進行。同步利用植物體的葉面、根係及土壤介質內微生物進行淨化作用,以去除水中污染物。

  5. 生態池:

    以微管束水生植物為優勢群落組成的生態系統,利用系統內的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機制,將污染物移除系統外,可視為人工溼地的高級處理單元,並能兼具環境教育與生態保育的功能。

水質淨化效益:

東海自然生態處理場水質淨化工程,設計處理水量:2,000CMD。BOD:放流水≦14mg/L或去除率≧60%、SS:放流水≦24mg/L或去除率≧80%、氨氮:放流水≦10.8mg/L或去除率≧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