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總覽 水質效益 生態效益及環境教育宣導 更多圖片 交通位置
高屏溪舊鐵橋表面流式人工溼地
工程主辦單位 高雄市政府水利局
(華洲營造股份有限公司-二期,鼎信營造股份有限公司-三期)
場址維護單位 高雄市政府水利局
總面積 120公頃(水域面積80公頃)
所用工法 表面流人工濕地
開工時間 92年04月(第一期)95年11月(第二、三期)
完工時間 93年03月(第一期)96年10月(第二、三期竣工日期)

配置內容說明:

計畫內容是結合濕地公園及曹公圳上游河川復育工程,先引入竹寮溪溝及工廠處理後排放水至濕地水塘,再配合系列性人工濕地,利用人工水生植栽及濕地生態系統,將引入水源之污染水質逐段削減;同時利用水生植栽配置,構築特定鳥類(水雉)之棲地環境,期望能以區域性棲地環境景觀復育方式,吸引水棲鳥類之重返,並且藉由聯絡通道銜接深入河川灘地,有效拉近人們與河川之距離。

單元配置圖:

舊鐵橋人工濕地平面圖(原規劃)
舊鐵橋人工濕地平面圖
復建工程舊鐵橋人工濕地平面圖
復建工程舊鐵橋人工濕地平面圖

相關說明:

  1. 第一期工程範圍自高屏大橋至曹公圳取水道,進行高灘地綠美化工程,並與曹公圳抽水站結合成為親水教育廣場,面積為15.5公頃。
  2. 第二期自曹公圳引水路至舊鐵橋,規劃為生態復育區,面積約82公頃。其中分為埤塘型自然生態人工濕地與淨水型草澤濕地,水塘內設置有人工島,為全國規模首屈一指的人工濕地,不僅可以淨化高屏溪的溪水,同時也豐富整個高屏溪流域的自然生態。
  3. 第三期面積約17公頃,充分結合鐵路橋景點發展親水休憩功能。
  4. 八八水災過後,為恢復舊鐵橋人工濕地原有景觀與功用,舊鐵橋北側原有3個池子,現今改為兩個池子,其復原工程等共分為二期。
    • 第一期工程以鐵路橋以北的區域為主,採自由表面流動式系統。B系統水源與原先設計相同,引取竹寮溝溪溪水進行處理操作,當污水進入 B1池後會先經過初步沉澱後再進入下一池。B2池為生態池,做為種植植物及生態復育用途,主要用以種植挺水性植物,或著根浮葉性水生植物。B2池中間並設置兩座人工島嶼與外界隔離,提供水鳥產卵及棲息之用。
    • 第二期工程以鐵路橋以南的區域為主,B6及B7與A1至A6池系統屬第二期復建工程。A1池設計為沈澱池,A2-A5池及B6及B7池設計以淨水為主生態為輔的水池,而A6池主要以生態復育的功能為主。
空拍圖
空拍圖

處理流程圖:

原設計處理流程
原設計處理流程
88風災後人工濕地平面圖
88風災後人工濕地平面圖

相關說明:

B系統水源引取竹寮溝溪溪水進行處理操作,當污水進入 B1池後會先經過初步沉澱後再進入下一池。B2池主要設計為生態池,主要設計做為種植植物及生態復育用途。濕地水塘A系統設置A1~A6計6池,B系統設置有B1、B2、B6及B7,A1及B1池為沉砂池;A2~A5及B6、B7池為淺水草澤,以淨水為主,生態復育為輔;A6池主要以生態復育為主要目標,其水生植物包含水柳、香蒲、蘆葦、龍骨瓣杏菜、齒葉睡蓮、菱角、芡實及印度莕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