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總覽 水質效益 生態效益及環境教育宣導 交通位置
鹿野鄉新良排水人工溼地
工程 第一期
工程主辦單位 台東縣政府建設處城鄉環境工程科
場址維護單位 台東縣鹿野鄉公所
總面積 台東縣鹿野鄉公所
所用工法 表面流人工濕地
開工時間 96年7月21日
完工時間 97年5月10日

細部資料內容:

整體污水處理流程可分為集水單元、沉砂池、污水處理單元(三段式表面流人工濕地)及放流單元(生態池)。A區為北面之狹長型水道,引取新良排水(渠道1)以導流至東北方後以重力流往西南方流動,再經由原有濕地(生態池)後放流至卑南溪。B區則截流渠道2、3、3-1之污水,並經新良護岸之箱涵引流至B區,經濕地處理後放流至卑南溪。

單元配置圖:

新良排水人工濕地第一期單元配置圖
新良排水人工濕地第一期單元配置圖

A區單元配置說明:

  1. 於新良排水中設置檔水堰以提升水位,再於排水溝壁開口,使污水經開口流入集水井後,再以重力方式流入沉砂池,而多餘水量則迴流至新良排水中。
  2. 經沉砂後之污水依序進入水生植物密植區I、開放水面區、水生植物密植區II,最後流入生態池(原有濕地),生態池末端銜接既有水道,可直接將放流水經此水道排入卑南溪中。
  3. 密植區主要以密植挺水植物為主,以本土、生長迅速、多年生、植株高度高、具生態效益及景觀效益為篩選條件,開放水面區僅於池底配置沉水植物,與少量具景觀效果之浮葉開花水生植物。
  4. 生態池(原有濕地)選用香蒲為除污之主要水生植物,並輔以粉綠狐尾草、齒葉睡蓮以增加生物多樣性及景觀性,另外種植筊白筍供民眾採收。
新良排水人工濕地第一期A區處理流程
新良排水人工濕地第一期A區處理流程

B區單元配置說明:

  1. B區取水方式為於渠道2、3、3-1放流口處設置陰井用以集水,並設計石籠作為固定基礎工程以穩定集水陰井與保護邊坡,利用高程差及自然重力流方式送至B區集水井,集水井內設有定量設施,並以重力流方式進入沉砂池,多餘水量則溢流排入卑南溪中。
  2. 經沉砂後之污水依序進入水生植物密植區I、開放水面區、水生植物密植區II,密植區II設有溢流口,放流水可經此溢流口進入卑南溪,或作為第二期濕地之進流水源。
  3. 密植區主要以密植挺水植物為主,以本土、生長迅速、多年生、植株高度高、具生態效益及景觀效益為篩選條件,開放水面區僅於池底配置沉水植物,與少量具景觀效果之浮葉開花水生植物。
新良排水人工濕地第一期B區處理流程
新良排水人工濕地第一期B區處理流程
空拍圖
空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