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總覽 水質效益 生態效益及環境教育宣導 更多圖片 交通位置
卑南溪關山鎮表面流式人工溼地1期(與2期合併)
工程主辦單位 台東縣政府工務處
場址維護單位 台東縣政府工務處
總面積 6.416公頃
所用工法 人工濕地
開工時間 96年2月12日
完工時間 97年2月25日

配置內容說明:

以FWS型人工濕地交替配置密植區、開放水面區及密植區,營造出攔阻、氧化去氮等效果,增加系統去氮功能,並利用場址其餘空間構築觀察點與觀景平台,並於場址入口處設置入口意象,一方面去除污水中之有機碳及氮、磷營養鹽,一方面營造濕地景觀與推展生態教育。

  1. 密植區(一):
    • 設計重點:本區以密植挺水植物為主,並於水池表面配置漂浮植物阻隔水面之氧氣交換,營造厭氧消化、脫硝作用。
    • 主要去除機制:物理性-沉澱、攔截。生物性:厭氧消化。
    • 設計參數:表面積:3583平方公尺。平均水深:0.7公尺。水力停留時間:1.25天。
  2. 開放水域區:
    • 設計重點:於池底配置沉水植物,儘可能維持水面與大氣接觸之面積,增加氧氣溶入水中之機會提高水中溶氧值。
    • 主要去除機制:1.物理性:沉澱。2.生物性:好氧消化、硝化(氨氮轉換為硝酸態氮)。
    • 設計參數:表面積:3108平方公尺。平均水深:1.2公尺。水力停留時間:2.49天。
  3. 密植區(二):原則與密植區(一)同:
    • 主要去除機制:物理性:沉澱、攔截(尤以藻類)。生物性:厭氧消化、脫硝作用。
    • 設計參數:表面積:3760平方公尺。平均水深:0.3公尺。水力停留時間:0.56天。

單元配置圖:

單元配置圖
單元配置圖
空拍圖1
空拍圖1
空拍圖2
空拍圖2
空拍圖3
空拍圖3

處理流程圖:

處理流程圖
處理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