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總覽 水質效益 生態效益及環境教育宣導 更多圖片 交通位置
打鳥埤人工溼地(大漢溪浮洲表面流人工溼地)
工程主辦單位 新北市高灘地工程管理處
場址維護單位 新北市高灘地工程管理處
總面積 13公頃
所用工法 表面流人工濕地
開工時間 94年11月
完工時間 95年11月

配置內容說明:

  1. 進水抽水井:包含抽水井、鋼筋混凝土(RC)構造物,並有沉水式污水泵、各式閥件及其他器材、管件的安裝,以確保濕地系統可獲取足夠的水量。
  2. 人工濕地系統:表面流式人工濕地系統(FWS)包含密植區、開放水面區、密植區等三段處理區。
  3. 生態池:藉由生態池所營造之自然環境,使水生植物生長附著,最後溢流至放流井,使處理後之污水能順利排放至放流水體。
  4. 其他景觀設施:搭配陸生植物植栽,使濕地系統兼具環境保護與教育機制。

單元配置圖:

單元配置圖
單元配置圖
空拍圖
空拍圖

相關說明:

人工濕地系統配置設計單元應考量系統操作之簡易性,改善濕地進流水質,同時可提供多樣化的生物棲息空間,在此設計規劃的目標下,整體系統的單元配置與程序設計包括抽水井、入口沉澱區、開放水域、第一密植區、第二密植區及生態池,最後將處理過的水重新放流至大漢溪。

單元處理流程圖:

單元處理流程
單元處理流程圖

相關說明:

  1. 沉沙池:大安圳的污水透過專管泵送後進入本單元中,用以沉降水中的懸浮固體物及其他顆粒態的污染物。
  2. 開放水域:以開闊的水域、較深的水體,緩衝入流污水水質的大幅變動,以提供人工濕地較穩定的入流水質,同時可沉降較細顆粒的懸浮固體物。而水體中大量沉水型水生植物,亦有助提升溶氧,進行有機質的硝化機制。
  3. 第一密植區:密植挺水性水生植物,形成高覆蓋度環境的處理單元,以利硝化作用的進行。同步利用植物體的葉面、根係及土壤介質內微生物進行淨化作用,以去除水中污染物。
  4. 第二密植區:以開闊的淺水域密植挺水性水生植物,製造低溶氧、多生物擔體的環境,以利脫硝反應的進行,並以物理性的吸附、過濾功能來吸收並去除水中污染物。
  5. 生態池:以微管束水生植物為優勢群落組成的生態系統,利用系統內的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機制,將污染物移除系統外,可視為人工濕地的高級處理單元,並能兼具環境教育與生態保育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