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園市大漢溪上游埔頂排水水環境改善計畫
工程總覽 水質效益 生態效益 更多圖片 交通位置
桃園市大漢溪上游埔頂排水水環境改善計畫
工程主辦單位 桃園市政府水務局
場址維護單位 桃園市政府水務局
總面積/水域面積 21/5.6公頃
所用工法 人工濕地
工程經費 183,523.959千元
開工時間 111年03月
完工時間 112年06月(主體完工)
目標水體 埔頂排水

設計水量及削減量:

桃園市大漢溪上游埔頂排水水環境改善計畫位於桃園板新水源區內,鄰近中庄攔河堰,主要處理上游埔頂地區人口密集區之生活污水,總設計容量為10,000CMD,設計之進流水質BOD為10 mg/L、SS為15 mg/L、NH3-N為8.0 mg/L,削減效率BOD為50%、SS為40%及NH3-N為65%,污染削減效益BOD約50 kg/d、SS約60 kg/d,NH3-N約為52 kg/d。

場址特色:

  1. 本案由排水渠道取水後,以重力方式輸水導入穩流池進行水質調勻後,再依序流經草澤濕地(密植水域)→埤塘濕地(開放水域)→林澤濕地(密植水域)→生態池→放流。每日削減各式污染物達162公斤。
  2. 利用土壤晶化工法以天然土壤為保水層,減少鋼筋混凝土使用。
  3. 非點源污染涵容量至少16,500 m3,大約7~10座標準游泳池。
  4. 劃設生態敏感區3處,減少人為干擾,恢復臺灣大豆適生棲地。

配置內容說明:

本計畫污水由埔頂排水渠道中之取水後,以全重力方式輸水將污水導入穩流池後,再依序流經草澤濕地→埤塘濕地→林澤濕地→生態池→放流。因本案場址離大漢溪高差甚大且多為林帶,故採管線重力放流,藉此減少生態棲地之擾動。本案配設人工濕地水域總使用面積約為5.6公頃(不含陸域及道路面積),草澤濕地因應地形分為兩池,植栽系統以低莖型態的挺水型水生植物為主體,植被的覆蓋度高,藉以營造水淺及高密度的植生環境,以將有機污染物有效進行攔阻及吸收;埤塘濕地因應地形分為兩池,採用深水域型態的設計,以延長水力停留時間,同時降低植栽密度以達到增加空氣與水表面的氧氣交換速度,達到氨氮之硝化作用,在植栽配置則以浮葉型或鄰水岸邊種植沈水型的水生植物為主;林澤濕地因應地形分為兩池。本單元在部分保留既有樹木的條件下,考量陽光穿透性不若埤塘及密植區單元,故在植栽配置方面則選擇耐陰性高的植物,並廣泛將挺水性、浮水及沉水性水生植栽進行交錯種栽,以營造林蔭(樹冠)遮光環境及生態棲地環境之營造;最終之生態池為因應水域型態的多樣性變化,該單元種植包含挺水型、沉水型與浮葉型等三大類型植物,並配置鳥踏樁等生態友善設施,延續水環境改善目標,發揮水質淨化教育之功能。

單元配置圖:

單元配置圖
單元配置圖

處理流程:

草澤濕地(密植水域)→埤塘濕地(開放水域)→林澤濕地(密植水域)→生態池→放流

處理流程圖:

處理流程圖
處理流程圖

處理單元說明:

由埔頂排水渠道取水後,以重力方式輸水導入穩流池後,再依序流經草澤濕地→埤塘濕地→林澤濕地→生態池→放流,來達到水質淨化的效果,並放流至大漢溪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