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水量及削減量:
- 設計水量:12,000 CMD
- 削減率:BOD 70%、SS 50%及NH3-N 70%
- 削減量:BOD 252.0kg/d、SS 120.0kg/d、NH3-N 126.0kg/d
|
場址特色:
針對截流污水12,000 CMD於現地進行水質淨化後,重新排放回綠川主流達到污染削減及維持生態基流之目的,有效減少週遭市鎮廢水以及生活污水透過既有雨水系統進入綠川之污染行為;另針對上部空間,於復舊時一併提升既有環境品質,創造區段內動線連結性,設有自行車道提供綠色交通通行選擇,使民眾擁有身心理、放鬆、教育、美學、社交等多重遊憩體驗。
|
配置內容說明:
本系統整體污水處理設施配置分為三大部分,一為截流系統由綠川沿岸進行晴天污水截流、於興大園道之前處理單元、最後是旱溪水利園區之礫間淨化單元。
|
單元配置圖:
|
單元配置圖
|
處理流程:
截流設施->前處理單元->分配水槽->礫間淨化單元->出流水槽等
|
處理流程圖
|
處理單元說明:
本系統整體污水處理設施流程為由綠川沿岸截流後,送至位於興大園道之前處理單元進行攔污沉砂後,揚水至旱溪水利園區之礫間淨化單元進行主要水質淨化處理,此設施劃前段設計為曝氣區,後段則設計為非曝氣區。藉由中段的曝氣氧化,配合後段的攔除及沉澱機制,達成含碳有機物的去除、氨氮的硝化及懸浮固體的攔除。原水經由槽內的生化反應及物理攔除機制去除生化需氧量、懸浮固體及氨氮等機制後,再經放流渠道流入出流水槽放流至旱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