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水質保護網
環境部
水質淨化現地處理網站
水質淨化現地處理網站
回首頁
水質保護網
環境部
現地處理
水質淨化教室
地方整治成果
場址選擇
北部(54場)
中部(30場)
南部(42場)
東部(6場)
下載專區
桌面圖片下載
2010紀念月曆下載
螢幕保護程式下載
歷年查核資料下載
:::
工程總覽
水質效益
生態效益及環境教育宣導
更多圖片
交通位置
工程主辦單位
屏東縣環保局
場址維護單位
屏東縣環保局(歐鄉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總面積
3.489公頃
所用工法
表面流人工濕地、植栽浸潤床
開工時間
95年1月
完工時間
95年10月
配置內容說明:
截流設施:
包含截流井、抽水井、管廊及攔污柵等構造物,配合沉水式污水泵及輸水管件等,確保濕地系統可獲取足夠水量。
人工濕地系統:
主要有表面流式處理系統(FWS)與植栽浸潤床,其中FWS系統包括密植區(一)、開放水面區、密植區(二)等三段處理區;植栽浸潤床則以碎、礫石作為介質,並於礫石上方種植植栽,淨化污水。
生態池:
以種植水生植物供遊客觀賞為主,環繞池邊之斜坡則搭配濱江植物、陸生植物的種植。
地面其他景觀設施:
包括入口景觀、解說平台、解說牌、木構造設施、觀察設施與人行步道的配置,使濕地處理系統兼具景觀與遊憩功能。
單元配置圖:
單元配置圖
空拍圖
相關說明:
國道三號從場址旁經過,鄰近有數間農場,附近多為農田,僅有少數住戶及寺廟。
全景照
處理流程:
引水設施→密植區(一)→開放水面區→密植區(二)→生態池→放流口(入口景觀區、觀察點與觀察平台)
相關說明:
引水設施:
由場址東南側排水溝渠之排水引入人工濕地。
密植區(一):
於前端先行配置香蒲等高污染負荷植物,於後端再搭配不同種類植栽,以增加植物多樣性與可觀賞性。此外,考量香蒲的生長速率與占有特性,特以礫石進行阻隔。
開放水面區:
此區為搭配地形與景觀效果,特以一似渠道蜿蜒感覺配置,並分開成兩池,在水深配置上皆以深水區為主,此外於該區另搭配陸島與半島以增加生物棲息空間。
密植區(二):
屬狹長地形,水深配置以淺水區與深水區搭配;至此整個人工濕地處理區(密植區一、開放水面區及密植區二)之停留時間約可達到4.3天。。
生態池:
生態池主要以種植水生植物供遊客觀賞,環繞池邊之斜坡則搭配濱江植物、陸生植物來種植。
入口景觀區、觀察點與觀察平台:
於場址入口處設置入口景觀區,以天然的景觀配置來吸引參觀遊客。並於濕地旁沿線設置枕木步道、陸生植物、生態景觀池、觀察平台或觀察點,吸引遊客以步行方式進入濕地,以增加遊客的參觀與停駐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