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 功能,可能會造成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建議開啟瀏覽器 JavaScript 狀態
:::

龍潭大池水體環教園區

工程總覽

行政區 桃園市 龍潭區
流域 老街溪
目標水體 龍潭大池及上游截流排水
工法類型 其它 : MSL多層複合濾料淨化、接觸氧化
完工年分 110
工程主辦單位 桃園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場址維護單位 桃園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場址介紹
龍潭大池水質改善及水體環境營造計畫

龍潭大池位於桃園市老街溪最上游處,近年來因居住人口之活、觀光遊憩等行為所產生之污染逐年增加,導致龍潭大池水質優養化問題逐漸嚴重,因此透過礫間接觸曝氣及多層複合濾料工法進行水質淨化,總設計處理水量為18,000CMD,同時配合園區及入池溪流環境營造,提升整體遊憩休閒空間環境品質,塑造桃園市一水域新亮點。

場址特色

1.採用MSL多層複合濾料淨化工法及礫間接觸曝氣法

2.改善河川水質、營造自然生態環境

獲獎資訊

  • • 第三屆全國水環境大賞─有氧淨化獎
  • • 2021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類優質獎
  • • 110年桃園市政府公共工程金品獎 優等
  • • (110年)第21屆公共工程金質獎 佳作

環境效益

水質效益

龍潭大池水質改善及水體環境營造計畫

龍潭大池水體環教園區設計每日最大污水處理量18,000公噸,生化需氧量平均去除率為50%,削減量約54公斤/日;懸浮固體平均去除率為70%,削減量約252公斤/日;氨氮平均去除率為50%,削減量約10.8公斤/日。

設計處理水量
(CMD)
18000
水質項目 生化需氧量
(BOD5)
氨氮
(NH3-N)
懸浮固體
(SS)
削減量 (kg/d) 54.00 10.80 252.00
削減率 (%) 50 50 70

生態檢核

龍潭大池水質改善及水體環境營造計畫

本工程運用淨化後水源,透過場址上部的親水小溪營造多元空間,恢復自然環境,打造適宜生物棲息的空間,讓在綠油農田奔跑、溪流戲水、追逐蜻蜓的畫面重現。植栽部分整體設計也考量了生態復育價值,栽種兼具觀賞性及生態機能之樹種,如青剛櫟、楝樹、流蘇、台灣欒樹、黃槐、青楓等喬木,並設置金露花、茉莉花、紫花長穗木等誘蝶蜜源灌木來豐富當地生態。

改善原理

配置內容說明

龍潭大池水質改善及水體環境營造計畫

處理單元包括截流設施、進流抽水井、沉砂池、礫間接觸曝氣池、景觀池、砂濾桶槽、MSL設施、全系統放流水槽等。

主要以現地處理技術之多層複合濾料淨化設施(multi-soil-layering system, MSL) 為發展自日本的一種新興之現地水質處理技術,其具有使用材料天然無污染及維護成本低等優點,以達到水質淨化之目的。另使用礫間接觸曝氣工法,藉由礫間槽體中以礫石疊置,作為生物載體,提供大表面積使附著性微生物生成生物膜,於好氧環境下藉由微生物吸附、分解及氧化污水中有機污染物質,達到污染削減及淨化水體水質目的

單元配置圖

處理流程

龍潭大池水質改善及水體環境營造計畫

1.上游截流→->前處理(沉砂池)→->礫間淨化設施單元->→全系統放流水槽

2.龍潭大池抽水→->砂濾桶槽→->MSL進流調整池→->MSL淨化設施單元→->全系統放流水槽

處理流程圖

環境與交通

場址座標
121.2090700 , 24.854640 地圖icon
場址參觀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