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 功能,可能會造成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建議開啟瀏覽器 JavaScript 狀態
:::

浮洲人工濕地

工程總覽

行政區 新北市 板橋區
流域 淡水河
目標水體 湳仔溝
工法類型 人工濕地
完工年分 98
工程主辦單位 新北市政府高灘地工程管理處
場址維護單位 新北市政府高灘地工程管理處
場址介紹
大漢溪浮洲橋下游右岸人工濕地工程

位於板橋浮洲地區之湳仔溝,主要收集土城、板橋地區之晴天污水。由於該地區污水妥善處理率偏低,因此造成匯集該區域污水之湳仔溝成為大漢溪最大之污染來源。

有鑑於此,新北市政府針對大漢溪污染整治,將湳仔溝水質改善列為優先整治對象。其中湳仔溝水質改善工作,以現地處理結合污水截流方式,將兩岸污水送至大漢溪浮洲橋下游低灘地,透過人工濕地結合礫間接觸曝氣氧化方式進行水質淨化,淨化後部分乾淨水源再回流至湳仔溝,以補注湳仔溝基流量。

透過結合人工濕地、礫間接觸曝氣氧化及截流方式處理湳仔溝污水,不但有效達成水質淨化之目標,對於大漢溪沿岸生態廊道復育及湳仔溝水岸活化更具有顯著之效益。

環境效益

水質效益

大漢溪浮洲橋下游右岸人工濕地工程

在進行礫間接觸曝氣氧化處理系統設計時,考量用地可利用面積,以及配合大漢溪浮洲橋下游右岸人工溼地工程之污水處理量,以流量10,000 CMD做為設計處理量,而以前述各項水質之平均濃度為設計水質條件,即生化需氧量採55mg/L、懸浮固體35mg/L、氨氮28mg/L。在出流水質濃度方面,以生化需氧量污染去除率85%、懸浮固體污染去除率85%及氨氮污染去除率90%,或生化需氧量≦10mg/L、懸浮固體≦8mg/L及氨氮≦3mg/L為出流水質之設計目標。

設計處理水量
(CMD)
40000
水質項目 生化需氧量
(BOD5)
氨氮
(NH3-N)
懸浮固體
(SS)
削減量 (kg/d) 900.00 390.00 600.00
削減率 (%) 85 90 85

生態檢核

大漢溪浮洲橋下游右岸人工濕地工程

除原有次生林外,水域旁的灘地已有植被覆蓋,而102年度共記錄73科246種維管束植物。鳥類調查方面102年度的調查中共記錄了22科45種的鳥類,部分喜好棲息於隱密環境的鳥類如彩鷸、鷦鶯等可陸續發現;小雨蛙與黑眶蟾蜍等生物亦棲息在單元的水域,甚至食物鏈上的高階消費者如紅隼等亦可能因捕食而活動於場址區域內。

改善原理

配置內容說明

大漢溪浮洲橋下游右岸人工濕地工程

污水由湳仔溝上游的排水箱涵接管接管引流至取水井,經攔污等初級處理後,以揚水泵浦抽取40,000公噸/日的污水經輸水管線送至堤外,分流其中10,000公噸/日的污水進入礫間接觸曝氣系統後,其餘30,000公噸/日的污水則直接進入浮洲人工濕地位於鐵路橋下游的初沈池中,並以鐵路橋為分界,依其流動方向不同而區分為A系統(18,000公噸/日)及B系統(12,000公噸/日)兩個系統中,經過處理後之污水再進入大漢溪主河道。

單元配置圖

處理流程

環境與交通

場址座標
121.4385830 , 24.999857 地圖icon
場址參觀路線 國道3號高速公路土城出口下交流道,右轉中央路三段直行至中央路一段左轉116縣道,前行至環河路右轉,前行約2.5公里處左轉上四汴頭越堤道,即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