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 功能,可能會造成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建議開啟瀏覽器 JavaScript 狀態
:::

東大溪二期水質淨化場

工程總覽

行政區 臺中市 西屯區
流域 烏溪
目標水體 東大溪
工法類型 接觸氧化
完工年分 110
工程主辦單位 臺中市政府水利局
場址維護單位 臺中市政府水利局
場址介紹
東大溪水環境及鄰近區域環境改善計畫

東大溪二期水質淨化場承接東大溪一期工程,位於臺中市西屯區,專門處理附近商圈的生活污水。該場區的設計目標是每日處理水量達8,000立方公尺CMD,一期設計處理量為2,000 CMD,兩期合計可處理水量達10,000 CMD。本案將全量截流附近商圈的生活污水,將這些原本嚴重污染的污水處理至接近輕度污染的水質,顯著改善東大溪流域的水質。該工程不僅有助於減少東大溪受到的污染,還對臺中市的水質改善計畫做出積極貢獻,進一步提升流域水質並促進生態環境的修復。

獲獎資訊

  • • 第三屆全國水環境大賞─有氧淨化獎
  • • 第三屆全國水環境大賞─公私協力夥伴獎
  • • 前瞻「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第四屆金蘋果獎
  • • 2023第25屆國家建築金質獎─公共工程類金質獎
  • • 2022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環境文化類金質獎

環境效益

水質效益

東大溪水環境及鄰近區域環境改善計畫

東大溪二期水質淨化場設計每日最大污水處理量8,000公噸,生化需氧量平均去除率為90%,削減量約1,440公斤/日;懸浮固體平均去除率為80%,削減量約640公斤/日;氨氮平均去除率為80%,削減量約150公斤/日;油脂設計去除率為96.7%,削減量約232公斤/日。

設計處理水量
(CMD)
8000
水質項目 生化需氧量
(BOD5)
氨氮
(NH3-N)
懸浮固體
(SS)
削減量 (kg/d) 1440.00 150.00 640.00
削減率 (%) 90 80 80

保育作為

東大溪水環境及鄰近區域環境改善計畫

1.迴避:迴避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周邊國定古蹟區。2.迴避:迴避東海大學大面積樹林區。

3.迴避:迴避東大溪沿線大樹與關鍵灌叢。

4.縮小:縮小設計工程工區,僅侷限在既有人工建物或溪流沖蝕崩塌區,以及乳品小棧遊客活動區。

5.減輕:結合東海大學校園景觀,於工程量體種植適合之原生樹種及設計工程外觀與東海大學校園景觀一致,減輕視覺景觀的差異。

6.補償:礫間淨化廠區之樟樹及楓香等胸徑大於 30 公分之樹木,建議移植至中央水圳下游與東大溪匯流之濱溪區域,提供下游棲地復育區更完整的森林結構。

改善原理

配置內容說明

東大溪水環境及鄰近區域環境改善計畫

進流沉砂池(兼分洪池) 、粗攔污柵、進流渠電動閘門、手動插閘、渦流除砂池、電動細攔污柵、IOT水質感測、進流量水堰、鋼帶式油脂截留器、混凝槽、加壓浮除(DAF) 、分水井→缺氧槽→接觸曝氣槽1、接觸曝氣槽2、沉澱槽、礫間曝氣區、礫間非曝氣區、污泥貯槽、放流量水槽

單元配置詳圖

處理流程

東大溪水環境及鄰近區域環境改善計畫

處理單元包括截流暗渠(3m*3m)→進流沉砂池(兼分洪池)→粗攔污柵→進流渠電動閘門→手動插閘→渦流除砂池→電動細攔污柵→IOT水質感測→進流量水堰→鋼帶式油脂截留器→混凝槽→加壓浮除(DAF)→分水井(20%分至一期,80%分至二期)→缺氧槽→接觸曝氣槽1(繩狀濾材)→接觸曝氣槽2(繩狀濾材)→沉澱槽→礫間曝氣區(天然卵石)→礫間非曝氣區(天然卵石)→污泥貯槽→放流水槽→微水力發電(1/2)、放流東大溪河道(1/2)→發電尾水放流大社支線

處理流程圖

環境與交通

場址座標
120.5937240 , 24.180964 地圖icon
場址參觀路線 東大溪礫間水質淨化場位於SGS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旁,自行行駕車者經國道1號,從178-台中出口下,沿台灣大道四段直行,左轉工業區一路行駛約8分鐘,右轉工業區十四路到底,即可到達。